【长沙晚报】开辟“全血灌流”细分行业,以“中国原创”造福世界
发布时间:2025-02-17
人物名片
董凡,1970年出生,湖南长沙人,湖南师大附中1988届校友。健帆集团董事长、总裁。全国工商联常务委员、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副会长、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珠海市工商联主席、珠海市总商会会长、广东省政协委员、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获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等。
人物素描
从经济学到医疗行业,健帆生物创始人董凡凭借“血液净化吸附技术的开拓者”身份,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堪称“跨界典范”。他带领员工将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厂打造成以血液净化产品为主营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产品走进全球90多个国家8000多家医院,每年临床应用近500万例次,实现了“中国原创、造福世界”的创新创业故事。
2025年伊始,作为“中国血灌之王”的健帆生物又迎来好消息: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2024]》中,健帆生物“以创新突破医用技术垄断 以爱心探索公益慈善模式”入选“科技创新类”优秀案例。
“创业22年,公司就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研发世界首创的系列血液灌流器,第二件就是推广应用这些产品,让它更好地救治病人。”接受“校友回湘”寻访组专访时,湖南师大附中校友、健帆生物创始人董凡谦逊温和地说。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厂,到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董凡带领健帆生物凭借领先全球的科技实力开辟了血液灌流蓝海市场,为救治生命创造无数奇迹,实现了“中国原创、造福世界”的少有范例。他“产业报国 科技兴邦”的志向与“九死一生搏一把”的精气神,正是“心忧天下 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和“公勤仁勇”的湖南师大附中校训的生动体现。
求学故事
“中学时光深刻影响着我以后的工作和事业”
董凡是土生土长的长沙伢子,小学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考进湖南师大附中。“刚进初中那会儿,我还不到12岁,个头也小小的,总是排在队伍的最前面。一年一年地,我在队伍中越排越后,到高中毕业时,已经是班上最高的那一拨了。”每每回忆起母校,董凡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我们这一届比较特殊,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把我们从初中教到了高中毕业,这可能在附中的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班主任数学老师年轻,为我们呕心沥血;语文老师慈祥和蔼,最擅长启发式教学。”董凡说,“我人生中第一笔赚到的钱就是发表作文的稿费。”初三那年,他的一篇日常习作被语文老师陶步农“挖”了出来并鼓励他向杂志社投稿。“我现在都还记得文章题目叫《阿贵轶事》,写的是一位同学的趣事。”没想到,这篇文章真的被《中学生文苑》发表了。“收到杂志和稿费的那一刻,我真的太激动了。”从此,董凡对写作更加热爱,高中又发表了一篇游记类作文。董凡说:“写作这件事,其实和企业管理一样,都讲究谋篇布局。”中学时期被老师激发出来的爱好,为他今后的创业也提供了帮助。
而师大附中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更是润物细无声地浸润着少年心。学校坐落在岳麓山脚下,经常组织登山比赛,清明节老师也会带着学生们去山上为革命烈士扫墓,“爱国主义教育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董凡说,“在师大附中的6年,是我人生非常重要的时光,它深刻影响着我以后的工作和事业。”
坚持自主创新 开创血灌独门赛道
中学毕业后,董凡考入上海财经大学贸易经济专业,却因偶然机遇踏入医疗领域,凭借“全血灌流”技术开创了一个细分行业。2024年,他获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成为少有的非科班出身获奖者。
时间回溯到2002年,彼时珠海改革开放的浪潮翻涌奔腾,但老牌国企丽珠制药旗下的一家生物材料厂却因常年亏损濒临关闭。存亡抉择之际,时任厂长的董凡带领60名员工破釜沉舟买断产权,开始创业。
企业要发展,必须有核心竞争力。“当时我们连翻译都请不起,只能自己带着产品说明书去德国参展。”董凡回忆,在一次国际医疗器械展上,他走遍每一个展位,最终锁定血液灌流技术。当时,国外常用的是“血浆灌流”技术,需要对患者进行血浆分离,不但价格昂贵,还存在疾病传染的风险。但“全血灌流”在学术界几乎是空白的存在,无先例可循。董凡坚持走自主创新这条技术路径,与南开大学俞耀庭教授团队携手,以树脂吸附材料为核心,首创“全血灌流”技术,将单次治疗成本大大降低,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
这一抉择,让健帆从年销量不足2000支的亏损小厂,蜕变为全球血液灌流领域的“单打冠军”。如今,其产品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8000多家医院,年销量超500万支,市场占有率超70%。
创新是“九死一生” 不创新是“生不如死”
“创新是‘九死一生’,不创新是‘生不如死’。”这是董凡常挂在嘴边的话。医疗器械行业技术壁垒高,创业初期,医院对国产器械的质疑如影随形:“医生们总问,你们的技术有没有被西方论文引用?”
面对冷遇,董凡选择用疗效说话。一次深夜,他驱车将6支灌流器送往深圳某医院抢救中毒患者,最终病人转危为安。这类案例逐渐积累成上千篇临床论文,其中300余篇发表于国际期刊。2009年,健帆的“高性能血液净化医用吸附树脂”项目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珠海民营企业。
坚持做原研原创,是健帆奉行的长期主义,技术的突破更催生了一个全新产业。健帆开创的“全血灌流”技术带动国内外30余家企业入局,形成从树脂材料研发到临床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在董凡眼中,健帆仍处于“少年时期”。他将企业生命力归结于“一公分宽度,一公里深度”的专注力:以血液吸附技术为圆心,拓展至肾病、肝病、中毒、危重症等六大领域,开发出组合型人工肾、DPMAS人工肝等原研的创新疗法。
为筑牢“护城河”,健帆构建了“硬核”研发体系:500余名科研人员、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以及与中国科学院的联合实验室,累计获专利368项(含105项发明专利)。2023年,投资2.6亿元的健帆科学楼落成,标志着其从“产品创新”向“平台创新”跨越。
“乐共赢”让企业有温度有担当
“患者赢得健康,医生赢得喝彩,商家赢得利润,个人赢得成长,而后我们赢得成功。”董凡将社会责任视为企业基因,积极探索医疗健康公益慈善创新模式。2018年公司成立健帆阳光医疗基金会,疫情期间向全球捐赠价值超千万元的灌流器,并推出“医护人员传染病保险”,惠及6万余名医护。同时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在协作帮扶、行业促进、患者关爱等维度主动作为,近五年对外捐赠款物超1.2亿元(市场价值),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在员工关怀上,健帆以“敢创新、真务实、勇进取、乐共赢”为核心价值。2016年A股上市至今,健帆共实施6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惠及骨干1100余名。2023年新实施2期员工持股计划,公司累计出资1.22亿,惠及骨干330余名,并为应届生提供配备家电的公寓。这种“乐共赢”理念,让健帆入选“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
“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这句董凡钟爱的格言,或许正是他“长期主义”精神的最佳注脚。他说,未来将继续全力打造血液净化全产业链生态,让“中国创造”继续闪耀世界舞台。
对话校友
记者:您觉得创业要怎样才能走得远?
董凡:创业的过程中肯定是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怎样才能坚持下去?首先就是要立大志,这个理想必须远大,目标必须明晰。企业家必须有家国情怀,这样才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这是成功之道,也是经营持久之道,也就是说要选准一个崇高的、有价值的、值得你去长远奋斗的方向。比如健帆生物,我们选择的是人类生命健康这个伟大的事业,一直专心研发产品,推广产品提供服务,尽管过程困难重重但一个个突破,最终把一项中国原研原创的现代医疗技术推向了全国和全球。
记者:作为民营企业家,您如何评价家乡长沙的创业环境?有哪些建议?
董凡:长沙有很多优势,比如人才方面,有这么多的高校,基础教育也很好。同时长沙具备很好的发展产业的优势条件,比如地理位置优越,是中部交通枢纽,政府对创新创业也是高度重视。对民营企业而言,看重的是长远发展,长沙可以聚焦重点产业,培育平台,创造全链行业生态,形成集聚效应。我相信,长沙在招商引资方面一定能为企业发展培厚“沃土”、精准提供“阳光雨露”。
人物名片
董凡,1970年出生,湖南长沙人,湖南师大附中1988届校友。健帆集团董事长、总裁。全国工商联常务委员、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副会长、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珠海市工商联主席、珠海市总商会会长、广东省政协委员、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获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等。
人物素描
从经济学到医疗行业,健帆生物创始人董凡凭借“血液净化吸附技术的开拓者”身份,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堪称“跨界典范”。他带领员工将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厂打造成以血液净化产品为主营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产品走进全球90多个国家8000多家医院,每年临床应用近500万例次,实现了“中国原创、造福世界”的创新创业故事。
2025年伊始,作为“中国血灌之王”的健帆生物又迎来好消息: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2024]》中,健帆生物“以创新突破医用技术垄断 以爱心探索公益慈善模式”入选“科技创新类”优秀案例。
“创业22年,公司就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研发世界首创的系列血液灌流器,第二件就是推广应用这些产品,让它更好地救治病人。”接受“校友回湘”寻访组专访时,湖南师大附中校友、健帆生物创始人董凡谦逊温和地说。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厂,到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董凡带领健帆生物凭借领先全球的科技实力开辟了血液灌流蓝海市场,为救治生命创造无数奇迹,实现了“中国原创、造福世界”的少有范例。他“产业报国 科技兴邦”的志向与“九死一生搏一把”的精气神,正是“心忧天下 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和“公勤仁勇”的湖南师大附中校训的生动体现。
求学故事
“中学时光深刻影响着我以后的工作和事业”
董凡是土生土长的长沙伢子,小学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考进湖南师大附中。“刚进初中那会儿,我还不到12岁,个头也小小的,总是排在队伍的最前面。一年一年地,我在队伍中越排越后,到高中毕业时,已经是班上最高的那一拨了。”每每回忆起母校,董凡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我们这一届比较特殊,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把我们从初中教到了高中毕业,这可能在附中的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班主任数学老师年轻,为我们呕心沥血;语文老师慈祥和蔼,最擅长启发式教学。”董凡说,“我人生中第一笔赚到的钱就是发表作文的稿费。”初三那年,他的一篇日常习作被语文老师陶步农“挖”了出来并鼓励他向杂志社投稿。“我现在都还记得文章题目叫《阿贵轶事》,写的是一位同学的趣事。”没想到,这篇文章真的被《中学生文苑》发表了。“收到杂志和稿费的那一刻,我真的太激动了。”从此,董凡对写作更加热爱,高中又发表了一篇游记类作文。董凡说:“写作这件事,其实和企业管理一样,都讲究谋篇布局。”中学时期被老师激发出来的爱好,为他今后的创业也提供了帮助。
而师大附中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更是润物细无声地浸润着少年心。学校坐落在岳麓山脚下,经常组织登山比赛,清明节老师也会带着学生们去山上为革命烈士扫墓,“爱国主义教育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董凡说,“在师大附中的6年,是我人生非常重要的时光,它深刻影响着我以后的工作和事业。”
坚持自主创新 开创血灌独门赛道
中学毕业后,董凡考入上海财经大学贸易经济专业,却因偶然机遇踏入医疗领域,凭借“全血灌流”技术开创了一个细分行业。2024年,他获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成为少有的非科班出身获奖者。
时间回溯到2002年,彼时珠海改革开放的浪潮翻涌奔腾,但老牌国企丽珠制药旗下的一家生物材料厂却因常年亏损濒临关闭。存亡抉择之际,时任厂长的董凡带领60名员工破釜沉舟买断产权,开始创业。
企业要发展,必须有核心竞争力。“当时我们连翻译都请不起,只能自己带着产品说明书去德国参展。”董凡回忆,在一次国际医疗器械展上,他走遍每一个展位,最终锁定血液灌流技术。当时,国外常用的是“血浆灌流”技术,需要对患者进行血浆分离,不但价格昂贵,还存在疾病传染的风险。但“全血灌流”在学术界几乎是空白的存在,无先例可循。董凡坚持走自主创新这条技术路径,与南开大学俞耀庭教授团队携手,以树脂吸附材料为核心,首创“全血灌流”技术,将单次治疗成本大大降低,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
这一抉择,让健帆从年销量不足2000支的亏损小厂,蜕变为全球血液灌流领域的“单打冠军”。如今,其产品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8000多家医院,年销量超500万支,市场占有率超70%。
创新是“九死一生” 不创新是“生不如死”
“创新是‘九死一生’,不创新是‘生不如死’。”这是董凡常挂在嘴边的话。医疗器械行业技术壁垒高,创业初期,医院对国产器械的质疑如影随形:“医生们总问,你们的技术有没有被西方论文引用?”
面对冷遇,董凡选择用疗效说话。一次深夜,他驱车将6支灌流器送往深圳某医院抢救中毒患者,最终病人转危为安。这类案例逐渐积累成上千篇临床论文,其中300余篇发表于国际期刊。2009年,健帆的“高性能血液净化医用吸附树脂”项目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珠海民营企业。
坚持做原研原创,是健帆奉行的长期主义,技术的突破更催生了一个全新产业。健帆开创的“全血灌流”技术带动国内外30余家企业入局,形成从树脂材料研发到临床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在董凡眼中,健帆仍处于“少年时期”。他将企业生命力归结于“一公分宽度,一公里深度”的专注力:以血液吸附技术为圆心,拓展至肾病、肝病、中毒、危重症等六大领域,开发出组合型人工肾、DPMAS人工肝等原研的创新疗法。
为筑牢“护城河”,健帆构建了“硬核”研发体系:500余名科研人员、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以及与中国科学院的联合实验室,累计获专利368项(含105项发明专利)。2023年,投资2.6亿元的健帆科学楼落成,标志着其从“产品创新”向“平台创新”跨越。
“乐共赢”让企业有温度有担当
“患者赢得健康,医生赢得喝彩,商家赢得利润,个人赢得成长,而后我们赢得成功。”董凡将社会责任视为企业基因,积极探索医疗健康公益慈善创新模式。2018年公司成立健帆阳光医疗基金会,疫情期间向全球捐赠价值超千万元的灌流器,并推出“医护人员传染病保险”,惠及6万余名医护。同时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在协作帮扶、行业促进、患者关爱等维度主动作为,近五年对外捐赠款物超1.2亿元(市场价值),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在员工关怀上,健帆以“敢创新、真务实、勇进取、乐共赢”为核心价值。2016年A股上市至今,健帆共实施6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惠及骨干1100余名。2023年新实施2期员工持股计划,公司累计出资1.22亿,惠及骨干330余名,并为应届生提供配备家电的公寓。这种“乐共赢”理念,让健帆入选“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
“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这句董凡钟爱的格言,或许正是他“长期主义”精神的最佳注脚。他说,未来将继续全力打造血液净化全产业链生态,让“中国创造”继续闪耀世界舞台。
对话校友
记者:您觉得创业要怎样才能走得远?
董凡:创业的过程中肯定是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怎样才能坚持下去?首先就是要立大志,这个理想必须远大,目标必须明晰。企业家必须有家国情怀,这样才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这是成功之道,也是经营持久之道,也就是说要选准一个崇高的、有价值的、值得你去长远奋斗的方向。比如健帆生物,我们选择的是人类生命健康这个伟大的事业,一直专心研发产品,推广产品提供服务,尽管过程困难重重但一个个突破,最终把一项中国原研原创的现代医疗技术推向了全国和全球。
记者:作为民营企业家,您如何评价家乡长沙的创业环境?有哪些建议?
董凡:长沙有很多优势,比如人才方面,有这么多的高校,基础教育也很好。同时长沙具备很好的发展产业的优势条件,比如地理位置优越,是中部交通枢纽,政府对创新创业也是高度重视。对民营企业而言,看重的是长远发展,长沙可以聚焦重点产业,培育平台,创造全链行业生态,形成集聚效应。我相信,长沙在招商引资方面一定能为企业发展培厚“沃土”、精准提供“阳光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