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性肾病营养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18版)解读(2)

发布时间:2018-11-14

本文摘自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孙雪峰、林洪丽、袁伟杰教授的专题汇报。

image001.jpg

袁伟杰

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部分

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原因

Ø  营养物质摄入减少原因:尿毒症食欲减退;酸中毒;肠道不适;抑郁状态;脑病;社会经济原因。

Ø  高分解代谢原因:相关疾病;炎症状态;透析过程本身;酸中毒;内分泌紊乱。

Ø  部分营养物质流失如:氨基酸;肽;蛋白质;葡萄糖。

透析患者营养不良流行病学概况

      全球有30%~65%的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其中美国的血透患者约47%(MIS),瑞典的血透患者30%~43%(SGA),瑞士血透患者28%(SGA),巴西腹透患者36~65%(SGA),中国腹透患者29%~44%(SGA)/60%(MIS),韩国腹透患者40%(SGA)

注:SGA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患者主观全面评价法) ;MIS (malnutrition inflammation score,营养不良-炎症评分)

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与死亡风险

      研究发现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状态越严重,死亡率越高。营养状况是透析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血清白蛋白水平每降低1g/L,患者死亡相对危险性增加40%,血清白蛋白浓度<40g/L及以下,患者的死亡风险成倍增加:35~40g/L,死亡风险增加1倍以上;30~35g/L,死亡风险增加5倍以上;25~30g/L,死亡风险增加15-18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各类营养物质的推荐

残余肾功能对于腹透患者意义重大

      残余肾功能(RRF)是指肾组织毁损后健存肾组织的滤过、重吸收和内分泌功能。随着RRF下降,不仅尿素和肌酐的清除下降,而且中分子毒素清除下降,炎症反应明显,钠、磷及水排出减少,从而导致心脏肥大、心衰、动脉粥样硬化等,最终增加心血管事件和总病死率,生活质量下降。

维持性腹膜透析各类营养物质的推荐

《慢性肾脏病营养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及颁布推动了我国CKD营养治疗临床研究的规范化,生产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进一步规范我国CKD患者的营养治疗,给临床医生提供明确、清晰的指导意见,提高我国CKD营养治疗水平,服务更多CKD患者。


TOP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