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技术现状、近期进展及展望
发布时间:2016-09-29
发布时间:2013-02-05
各种原因所致的
重型肝炎
及肝脏功能衰竭临床上十分常见,一般治疗效果差,临床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危及肝病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国内肝脏移植病例数近3年几乎以倍数增长,但因为价格昂贵、供肝短缺、文化观念及技术因素的限制,还远未普及。人工肝就是在此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一套以血液净化为基础的实用性很强的治疗方法,目前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和普及,已经成为中型肝炎、肝衰竭及其它一些疾病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一、传统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方法
目前以血浆置换在国内外应用最多。血浆置换的缺点是潜在的感染(目前检测手段未能检出发现的致病原等)、过敏、枸橼酸盐中毒、治疗后水钠潴留等。血浆胆红素吸附是将血浆分离器分离出的血浆,再经特殊的吸附柱吸附去除部分胆红素等,尔后回到患者体内,主要用于单纯血浆胆红素升高,及不愿或不便使用异体血浆患者的退黄治疗。
血液灌流
的确切含义是血液吸附,即溶解在血液的物质被吸附到具有丰富表面积的固态物质上藉以从血液中清除毒物。血液灌流技术的缺点是不能有效的吸附一些小分子毒物,活性炭对与部分白蛋白结合的毒素吸附能力较差。因为使用非特异性的吸附剂,因此,除了毒性物质被清除外,也清除一些肝细胞生长因子和激素,如果吸附剂的生物相容性差,还可以激活补体系统引起系统炎性反应。血液滤过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入具有良好通透性并与肾小球滤过面积相当的半透膜滤器中,模拟人体正常肾小球滤过原理,以对流的方式滤过清除血液中的水分和溶质,并以补充置换液的方法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血液滤过原先用于肾脏替代治疗,但由于其能清除多余的水分、中分子物质、一些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而肝衰竭时常有水钠潴留、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肝肾综合症、肝性脑病、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因而血液滤过被越来越多的用于肝衰竭的治疗
二、新兴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方法
1.
连续性血液净化
(CBP)
近年应用的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以往称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尤其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F),采用静脉-静脉血管通路,借助血泵辅助驱动血液循环,以缓慢的血流速度持续稳定进行溶质交换和水分清除。CVVHF具有血液动力学稳定、包括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在内的溶质清除率高、生物相容性好、可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改善组织氧代谢、持续维持内环境稳定等优点。对于重症肝病患者,尤其是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和严重高分解代谢的患者,CVVHF治疗可控制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保证输入大量液体的需要,以摄入足量的蛋白质和热能。重肝患者由于营养不良,抵抗力低下,胃肠道淤血及腹水等因素,往往存在感染及内毒素血症,引发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症(SIRS),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CVVHF通过有效地去除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阻断SIRS向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的发展,可缓解病情、改善症状及预后。作为人工肝方法之一,CBP在肝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其它特殊性值得深入研究。
2.双重滤过血浆净化(DFPP)
双重滤过血浆净化(DFPP)的原理是借助血浆交换机等动力驱动,患者血液被引出体外,在持续抗凝下,全血不断流经一级血浆分离器而分出血浆,后者再经过分子截留量在30nm左右的二级血浆分离器分离出病毒。滤过病毒后的血浆与患者血液细胞成分混合并返回体内。
3.联合滤过-吸附系统
近年用于临床的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由白蛋白再循环系统、活性炭、树脂和透析等方法组成,能清除脂溶性、水溶性及与白蛋白结合的大、中、小分子量的毒素,同时对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有较好调节作用。
4.其它非生物型人工肝方法的联合应用
yoshiba 将血浆置换与持续性血液透析滤过结合起来,治疗了27位暴发性肝炎患者,取得较好效果。有学者采用缓慢式血浆交换并用持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对于严重肝功能不全病例的意识恢复是有效的,生存率亦有所提高,同时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急剧变化及水钠储留等血浆置换的副作用会大幅度下降。此外,血浆置换+血浆灌流,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血浆灌流等方法也被国内外众多学者采用。可以预见,把不同非生物型血液净化技术结合构成的人工肝支持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会愈加广泛。
各种原因所致的
重型肝炎
及肝脏功能衰竭临床上十分常见,一般治疗效果差,临床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危及肝病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国内肝脏移植病例数近3年几乎以倍数增长,但因为价格昂贵、供肝短缺、文化观念及技术因素的限制,还远未普及。人工肝就是在此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一套以血液净化为基础的实用性很强的治疗方法,目前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和普及,已经成为中型肝炎、肝衰竭及其它一些疾病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一、传统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方法
目前以血浆置换在国内外应用最多。血浆置换的缺点是潜在的感染(目前检测手段未能检出发现的致病原等)、过敏、枸橼酸盐中毒、治疗后水钠潴留等。血浆胆红素吸附是将血浆分离器分离出的血浆,再经特殊的吸附柱吸附去除部分胆红素等,尔后回到患者体内,主要用于单纯血浆胆红素升高,及不愿或不便使用异体血浆患者的退黄治疗。
血液灌流
的确切含义是血液吸附,即溶解在血液的物质被吸附到具有丰富表面积的固态物质上藉以从血液中清除毒物。血液灌流技术的缺点是不能有效的吸附一些小分子毒物,活性炭对与部分白蛋白结合的毒素吸附能力较差。因为使用非特异性的吸附剂,因此,除了毒性物质被清除外,也清除一些肝细胞生长因子和激素,如果吸附剂的生物相容性差,还可以激活补体系统引起系统炎性反应。血液滤过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入具有良好通透性并与肾小球滤过面积相当的半透膜滤器中,模拟人体正常肾小球滤过原理,以对流的方式滤过清除血液中的水分和溶质,并以补充置换液的方法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血液滤过原先用于肾脏替代治疗,但由于其能清除多余的水分、中分子物质、一些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而肝衰竭时常有水钠潴留、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肝肾综合症、肝性脑病、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因而血液滤过被越来越多的用于肝衰竭的治疗
二、新兴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方法
1.
连续性血液净化
(CBP)
近年应用的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以往称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尤其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F),采用静脉-静脉血管通路,借助血泵辅助驱动血液循环,以缓慢的血流速度持续稳定进行溶质交换和水分清除。CVVHF具有血液动力学稳定、包括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在内的溶质清除率高、生物相容性好、可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改善组织氧代谢、持续维持内环境稳定等优点。对于重症肝病患者,尤其是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和严重高分解代谢的患者,CVVHF治疗可控制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保证输入大量液体的需要,以摄入足量的蛋白质和热能。重肝患者由于营养不良,抵抗力低下,胃肠道淤血及腹水等因素,往往存在感染及内毒素血症,引发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症(SIRS),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CVVHF通过有效地去除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阻断SIRS向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的发展,可缓解病情、改善症状及预后。作为人工肝方法之一,CBP在肝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其它特殊性值得深入研究。
2.双重滤过血浆净化(DFPP)
双重滤过血浆净化(DFPP)的原理是借助血浆交换机等动力驱动,患者血液被引出体外,在持续抗凝下,全血不断流经一级血浆分离器而分出血浆,后者再经过分子截留量在30nm左右的二级血浆分离器分离出病毒。滤过病毒后的血浆与患者血液细胞成分混合并返回体内。
3.联合滤过-吸附系统
近年用于临床的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由白蛋白再循环系统、活性炭、树脂和透析等方法组成,能清除脂溶性、水溶性及与白蛋白结合的大、中、小分子量的毒素,同时对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有较好调节作用。
4.其它非生物型人工肝方法的联合应用
yoshiba 将血浆置换与持续性血液透析滤过结合起来,治疗了27位暴发性肝炎患者,取得较好效果。有学者采用缓慢式血浆交换并用持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对于严重肝功能不全病例的意识恢复是有效的,生存率亦有所提高,同时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急剧变化及水钠储留等血浆置换的副作用会大幅度下降。此外,血浆置换+血浆灌流,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血浆灌流等方法也被国内外众多学者采用。可以预见,把不同非生物型血液净化技术结合构成的人工肝支持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会愈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