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人工肝治疗酒精性肝硬化一例
发布时间:2019-06-03
患者资料
王某,男,35岁,长期饮酒史,2019年2月25日入院。
主诉:眼黄1个月,腹胀、纳差17天,发热12天。
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眼黄,无恶心、纳差、腹胀等不适,未予诊治,持续饮酒。17天前出现腹胀、纳差,未予处理,仍继续饮酒。12天前无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伴畏寒、寒颤,偶有咳嗽,无咳痰、腹痛、腹泻等不适。查血常规:WBC 10.9×109/L,NE% 84.9%、RBC 2.13×1012/L、HGB 97g/L、PLT 120×109/L;尿常规:尿胆原4+,尿胆红素3+;血凝分析:PT 16.1S、PTA 58%、INR 1.44、FIB 3.24g/L;肝功能:ALB 32.1g/L、GLOB 36.7g/L、ALT 51U/L、AST 148U/L、TBIL 291.9μmol/L、DBIL 214.0μmol/L、ALP 134U/L、GGT 753U/L;术前八项:均阴性;肝胆肿瘤组合:AFP 2.8ng/mL、Ferritin 832.1ng/mL;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肝胆胰脾肾CT平扫:1.肝脏体积巨大,肝右叶大片状含脂病变,脂肪肝?其他?2.脾大,肝硬化不除外。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给予保肝、退黄等治疗(具体不详),不适症状减轻,但仍间断发热,WBC升高,TB升至364.0μmol/L,PTA降至46%,INR 1.7。为进一步诊治入院,以“酒精性肝病”收入感染科。
初
步
诊
断
酒精性肝硬化 活动性 失代偿期
慢加急性肝衰竭
低蛋白血症
肝脏占位 性质待定
治疗过程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血浆置换(3月6日、3月10日、3月12日三次)


治疗结果
患者总胆红素稳定,后出院,给予抗感染及保肝药物。
治疗体会
DPMAS联合PE治疗,在降低患者胆红素、改善炎症指标的同时可以补充凝血物质和白蛋白,效果增倍。有文献指出DPMAS联合PE治疗相较于单纯的PE治疗对于患者28天生存率有明显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患者资料
王某,男,35岁,长期饮酒史,2019年2月25日入院。
主诉:眼黄1个月,腹胀、纳差17天,发热12天。
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眼黄,无恶心、纳差、腹胀等不适,未予诊治,持续饮酒。17天前出现腹胀、纳差,未予处理,仍继续饮酒。12天前无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伴畏寒、寒颤,偶有咳嗽,无咳痰、腹痛、腹泻等不适。查血常规:WBC 10.9×109/L,NE% 84.9%、RBC 2.13×1012/L、HGB 97g/L、PLT 120×109/L;尿常规:尿胆原4+,尿胆红素3+;血凝分析:PT 16.1S、PTA 58%、INR 1.44、FIB 3.24g/L;肝功能:ALB 32.1g/L、GLOB 36.7g/L、ALT 51U/L、AST 148U/L、TBIL 291.9μmol/L、DBIL 214.0μmol/L、ALP 134U/L、GGT 753U/L;术前八项:均阴性;肝胆肿瘤组合:AFP 2.8ng/mL、Ferritin 832.1ng/mL;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肝胆胰脾肾CT平扫:1.肝脏体积巨大,肝右叶大片状含脂病变,脂肪肝?其他?2.脾大,肝硬化不除外。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给予保肝、退黄等治疗(具体不详),不适症状减轻,但仍间断发热,WBC升高,TB升至364.0μmol/L,PTA降至46%,INR 1.7。为进一步诊治入院,以“酒精性肝病”收入感染科。
初
步
诊
断
酒精性肝硬化 活动性 失代偿期
慢加急性肝衰竭
低蛋白血症
肝脏占位 性质待定
治疗过程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血浆置换(3月6日、3月10日、3月12日三次)


治疗结果
患者总胆红素稳定,后出院,给予抗感染及保肝药物。
治疗体会
DPMAS联合PE治疗,在降低患者胆红素、改善炎症指标的同时可以补充凝血物质和白蛋白,效果增倍。有文献指出DPMAS联合PE治疗相较于单纯的PE治疗对于患者28天生存率有明显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