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DNA230免疫吸附成功救治妊娠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一例
发布时间:2019-06-06
26岁女妊娠患者,以咳嗽、咽痛、口腔溃疡22余天为主诉,入住漯河医专二附院,入院后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入院后终止妊娠,在对症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开展3次DNA230免疫吸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相关指标改善,最后出院。
主诉
咳嗽、咽痛、口腔溃疡22天。
现病史
22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咽痛、口腔溃疡等症状,未治疗。后咳嗽症状逐渐加重伴有白痰、发音困难、眼结膜出血,就诊于我院门诊行查血常规:白细胞(WBC)3.5×109 /L,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77.7%,血红蛋白(Hb)85g/L,C-反应蛋白(CRP)6.71mg/dl。肺炎支原体抗体lgM阴性。眼科门诊检查考虑眼结膜出血,未行特殊处理。我院门诊考虑“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10天前至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血常规示:红细胞(RBC)2.42×1012 /L,血红蛋白(Hb)85g/L;抗核抗体谱示:抗核抗体(ANA)1:1000(+),颗粒型;抗SnRNP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抗SSB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组蛋白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均阳性;血沉106mm/H;经给予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一天前至郑大一附院就诊,再次查多种自身抗体阳性,考虑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今为求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门诊以“SLE”收住我科。发病来,神志清,精神差,饮食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体重较非孕时重5KG。
停经5月余,目前孕23周,孕4个月自感胎动至今,孕期于我院建立围产保健。
既往史
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输血、献血史,预防接种随社会进行。
家族史
父母体健,独生子女,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无家族遗传倾向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T)36.5℃,心率(P)90次/分,呼吸(R)20次/分,血压(BP)130/106mmHg。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自主体位;面色苍白;面容及表情自如;神志清晰;精神可;言语流利,检查时合作。
头部及其器官:口唇无发绀,咽腔充血、双侧扁桃体肿大,伸舌居中。口腔内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溃疡,最大溃疡面约15mm×5cm,局部无白苔覆盖。
叩诊双肺呼吸音粗,腹软,隆起如孕月大小,无宫缩,阴道无出血及流液,臀部可见一长约3cm×4cm的溃疡面,双下肢轻度水肿。
辅助检查
(1)血常规(2019-01-31郑大一附院):RBC为2.52*1012 /L ,Hb为77.3g/L。
(2)尿常规(2019-01-31郑大一附院):尿蛋白(PRO)2+,隐血(BLD)3+。
(3)肝功能(2019-01-31郑大一附院):总蛋白(TP)56.8 g/L,白蛋白(ALB)22.6 g/L。
(4)血沉(ESR)(2019-01-31郑大一附院):111 mm/H。
(5)免疫球蛋白(2019-01-31郑大一附院):lgG23.2 g/L。
(6)补体(2019-01-31郑大一附院):C3<0.19 g/L,C4<0.07 g/L。
(7)抗核抗体谱(2019-01-31郑大一附院):ANA为1:3200(+)、颗粒+均质型;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713.3IU/ml,抗核糖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RO52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Sm抗体(++)。
(8)血管炎抗体谱(2019-01-31郑大一附院):阴性。
初
步
诊
断
(1)SLE;
(2)中孕;
(3)上呼吸道感染;
(4)高血压2级?
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经评估病情,考虑SLE病情活动,经与患者家属沟通后终止妊娠。引产时、产后患者自觉呼吸困难,P 140次/分, BP 142/192mmHg,给予10%葡糖糖注射液20ml加西地兰注射液0.2 mg、呋塞米注射液20mg静脉推注,继续心电监护、吸氧、雾化、营养心肌药物应用等对症处理,患者血压及心率下降,呼吸困难症状好转。
患者明确诊断SLE,狼疮性肾炎。大剂量激素抗炎联合丙种蛋白冲击治疗,抑酸护胃、抗感染治疗;补钙、防止骨质疏松治疗及其他对症治疗。考虑患者体内多种自身抗体阳性,治疗上积极应用免疫吸附治疗,以清除体内多种自身抗体。
DNA230免疫吸附方案:2月4、6、8日共计行3次免疫吸附治疗(2-2.5h/次)。

出院情况
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咳嗽、咽痛、口腔溃疡好转,双手皮疹好转,臀部溃疡面基本愈合,予以出院。
治疗过程中相关指标变化




SLE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全身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可以引起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患者多为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的发病率为1/5000;妊娠会使SLE病情恶化,并导致妊娠并发症增加。
免疫吸附(IA)疗法是近15年发展而来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是将高度特异性的抗原、抗体或有特定物理化学亲和力的物质(配体)与吸附材料(载体)结合制成吸附剂(柱),选择性或特异地清除血液中的致病因子,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缓解病情的目的。
考虑患者体内多种自身抗体阳性,治疗上给予积极应用免疫吸附治疗,以清除体内多种自身抗体,尽快缓解病情,避免对靶器官的损害。本患者抗体滴度高,且存在感染及炎症指标高等情况,建议行HA280和DNA230序贯治疗,同时增加治疗频次,考虑患者家庭经济原因,只进行DNA230吸附3次,经免疫吸附治疗后,清除患者体内过多的自身抗体,调节患者免疫并改善炎症症状,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效果较好。
26岁女妊娠患者,以咳嗽、咽痛、口腔溃疡22余天为主诉,入住漯河医专二附院,入院后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入院后终止妊娠,在对症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开展3次DNA230免疫吸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相关指标改善,最后出院。
主诉
咳嗽、咽痛、口腔溃疡22天。
现病史
22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咽痛、口腔溃疡等症状,未治疗。后咳嗽症状逐渐加重伴有白痰、发音困难、眼结膜出血,就诊于我院门诊行查血常规:白细胞(WBC)3.5×109 /L,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77.7%,血红蛋白(Hb)85g/L,C-反应蛋白(CRP)6.71mg/dl。肺炎支原体抗体lgM阴性。眼科门诊检查考虑眼结膜出血,未行特殊处理。我院门诊考虑“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10天前至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血常规示:红细胞(RBC)2.42×1012 /L,血红蛋白(Hb)85g/L;抗核抗体谱示:抗核抗体(ANA)1:1000(+),颗粒型;抗SnRNP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抗SSB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组蛋白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均阳性;血沉106mm/H;经给予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一天前至郑大一附院就诊,再次查多种自身抗体阳性,考虑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今为求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门诊以“SLE”收住我科。发病来,神志清,精神差,饮食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体重较非孕时重5KG。
停经5月余,目前孕23周,孕4个月自感胎动至今,孕期于我院建立围产保健。
既往史
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输血、献血史,预防接种随社会进行。
家族史
父母体健,独生子女,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无家族遗传倾向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T)36.5℃,心率(P)90次/分,呼吸(R)20次/分,血压(BP)130/106mmHg。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自主体位;面色苍白;面容及表情自如;神志清晰;精神可;言语流利,检查时合作。
头部及其器官:口唇无发绀,咽腔充血、双侧扁桃体肿大,伸舌居中。口腔内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溃疡,最大溃疡面约15mm×5cm,局部无白苔覆盖。
叩诊双肺呼吸音粗,腹软,隆起如孕月大小,无宫缩,阴道无出血及流液,臀部可见一长约3cm×4cm的溃疡面,双下肢轻度水肿。
辅助检查
(1)血常规(2019-01-31郑大一附院):RBC为2.52*1012 /L ,Hb为77.3g/L。
(2)尿常规(2019-01-31郑大一附院):尿蛋白(PRO)2+,隐血(BLD)3+。
(3)肝功能(2019-01-31郑大一附院):总蛋白(TP)56.8 g/L,白蛋白(ALB)22.6 g/L。
(4)血沉(ESR)(2019-01-31郑大一附院):111 mm/H。
(5)免疫球蛋白(2019-01-31郑大一附院):lgG23.2 g/L。
(6)补体(2019-01-31郑大一附院):C3<0.19 g/L,C4<0.07 g/L。
(7)抗核抗体谱(2019-01-31郑大一附院):ANA为1:3200(+)、颗粒+均质型;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713.3IU/ml,抗核糖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RO52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Sm抗体(++)。
(8)血管炎抗体谱(2019-01-31郑大一附院):阴性。
初
步
诊
断
(1)SLE;
(2)中孕;
(3)上呼吸道感染;
(4)高血压2级?
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经评估病情,考虑SLE病情活动,经与患者家属沟通后终止妊娠。引产时、产后患者自觉呼吸困难,P 140次/分, BP 142/192mmHg,给予10%葡糖糖注射液20ml加西地兰注射液0.2 mg、呋塞米注射液20mg静脉推注,继续心电监护、吸氧、雾化、营养心肌药物应用等对症处理,患者血压及心率下降,呼吸困难症状好转。
患者明确诊断SLE,狼疮性肾炎。大剂量激素抗炎联合丙种蛋白冲击治疗,抑酸护胃、抗感染治疗;补钙、防止骨质疏松治疗及其他对症治疗。考虑患者体内多种自身抗体阳性,治疗上积极应用免疫吸附治疗,以清除体内多种自身抗体。
DNA230免疫吸附方案:2月4、6、8日共计行3次免疫吸附治疗(2-2.5h/次)。

出院情况
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咳嗽、咽痛、口腔溃疡好转,双手皮疹好转,臀部溃疡面基本愈合,予以出院。
治疗过程中相关指标变化




SLE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全身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可以引起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患者多为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的发病率为1/5000;妊娠会使SLE病情恶化,并导致妊娠并发症增加。
免疫吸附(IA)疗法是近15年发展而来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是将高度特异性的抗原、抗体或有特定物理化学亲和力的物质(配体)与吸附材料(载体)结合制成吸附剂(柱),选择性或特异地清除血液中的致病因子,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缓解病情的目的。
考虑患者体内多种自身抗体阳性,治疗上给予积极应用免疫吸附治疗,以清除体内多种自身抗体,尽快缓解病情,避免对靶器官的损害。本患者抗体滴度高,且存在感染及炎症指标高等情况,建议行HA280和DNA230序贯治疗,同时增加治疗频次,考虑患者家庭经济原因,只进行DNA230吸附3次,经免疫吸附治疗后,清除患者体内过多的自身抗体,调节患者免疫并改善炎症症状,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