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解读 | 血液灌流技术可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CABG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预后
发布时间:2023-09-27

重
要
结
论

血液灌流技术可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降低术后AKI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CABG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预后。

文献解读
HA380联合CPB应用,
患者获益又添新证

背景介绍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体外循环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8.2%~43.9%[1-4],并且与重症监护室和住院时间延长以及死亡率增加独立相关[1-4]。引起体外循环相关急性肾损伤(cardiopulmonary bypass-acute kidney injury, CPB-AKI)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炎性反应起着重要作用。CPB过程可导致大量炎性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等释放,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引起AKI[5-6]。
为探讨血液灌流技术在冠脉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联合心脏瓣膜置换体外循环(CPB)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吸附炎性细胞因子,从而降低体外循环相关急性肾损伤(CPB-AKI)发生率,改善预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医学部的学者将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医院心血管外科行CABG联合心脏瓣膜置换的60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使用血液灌流技术的患者为血液灌流(HP)组,不使用HA380的患者为对照组,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56例患者(HP组30,对照组26)。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IL-6、IL-8、IL-10和TNF-α等指标变化,比较两组AKI发生率、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MV)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30天生存结局。该研究结果发表在今年5月份《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上。
主要研究结果
降低炎症因子水平:HP组IL-8、IL-10、TNF-α在术后0、6、24h均低于对照组,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IL-6术中及术后0h同样低于对照组,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降低术后AKI发生率:56例患者有18例(32.14%)术后发生AKI,其中HP组6例(20.00%),对照组12例(46.15%),两组间AKI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0%比46.15%,χ2=4.455,P<0.05)。
减少术后机械通气时间:HP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17.8(13.6,30.8)h比25.0(15.5,49.5)h, Z=2.285,P<0.05]
结论:血液灌流技术可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降低术后AKI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CABG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预后。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讨论
CPB时间越长,手术创面越大,炎性反应越重[7-9]。早期有效控制全身炎性反应,是影响预后的关键。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者的本篇研究证实,血液灌流技术在CABG联合心脏瓣膜置换CPB过程中可有效吸附炎性细胞因子,降低术后AKI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查看原文
识别二维码查看


重
要
结
论
血液灌流技术可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降低术后AKI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CABG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预后。
文献解读
HA380联合CPB应用,
患者获益又添新证
背景介绍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体外循环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8.2%~43.9%[1-4],并且与重症监护室和住院时间延长以及死亡率增加独立相关[1-4]。引起体外循环相关急性肾损伤(cardiopulmonary bypass-acute kidney injury, CPB-AKI)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炎性反应起着重要作用。CPB过程可导致大量炎性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等释放,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引起AKI[5-6]。
为探讨血液灌流技术在冠脉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联合心脏瓣膜置换体外循环(CPB)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吸附炎性细胞因子,从而降低体外循环相关急性肾损伤(CPB-AKI)发生率,改善预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医学部的学者将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医院心血管外科行CABG联合心脏瓣膜置换的60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使用血液灌流技术的患者为血液灌流(HP)组,不使用HA380的患者为对照组,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56例患者(HP组30,对照组26)。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IL-6、IL-8、IL-10和TNF-α等指标变化,比较两组AKI发生率、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MV)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30天生存结局。该研究结果发表在今年5月份《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上。
主要研究结果
降低炎症因子水平:HP组IL-8、IL-10、TNF-α在术后0、6、24h均低于对照组,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IL-6术中及术后0h同样低于对照组,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降低术后AKI发生率:56例患者有18例(32.14%)术后发生AKI,其中HP组6例(20.00%),对照组12例(46.15%),两组间AKI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0%比46.15%,χ2=4.455,P<0.05)。
减少术后机械通气时间:HP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17.8(13.6,30.8)h比25.0(15.5,49.5)h, Z=2.285,P<0.05]
结论:血液灌流技术可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降低术后AKI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CABG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预后。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讨论
CPB时间越长,手术创面越大,炎性反应越重[7-9]。早期有效控制全身炎性反应,是影响预后的关键。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者的本篇研究证实,血液灌流技术在CABG联合心脏瓣膜置换CPB过程中可有效吸附炎性细胞因子,降低术后AKI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查看原文
识别二维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