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学术观点

发布时间:2018-05-22

导读

        5月17-21日,“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大会主题“重症,智慧”,会议规模空前,现场大咖云集,专家们分享了国内外最前沿的重症医学领域智能化、网络化的研究和进展,让参会的同道享受到一场精彩的学术饕餮盛宴。现将大会上各专家观点整理如下,供各位分享。

3.jpg

专家观点

1

在中国重症领域,人工智能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是“联”(1)采集数据联。医院、ICU诊疗信息自动采集与互联互通。(2)服务联。开展远程会诊、双向转诊。(3)科研联。联合开展多中心科研课题,提高研究能力,促进学科发展。(4)管理联。追求符合重症专科特色的医教研管理模式。(5)能力联。专科共建,教学与培训,临床带教,业务指导。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管向东

《重症?智慧》

2

重症医学专业需要专业的队伍——一支有能力、有智慧的队伍,而人工智能的出现能助力重症医学专业更好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包涵大数据、计算能力、算法三个部分。人工智能可以减少医师的程序性、机械性和重复性工作,提高效率。人工智能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主要有4个方面,包括疾病的预警、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于凯江《AI与重症医学》

3

建议所有开展CRRT的科室都应该关注以下问题:(1)平均滤器寿命是多少?(2)平均治疗停机时间是多少?(3)非计划中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治疗中断到重新开始的平均时间是多少?(5)每日平均达成剂量是多少?(6)每日平均液体清除是多少?在得到具体数据的基础上,实施和评估这些质量控制指标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评估这些质量控制指标与治疗过程和患者和健康系统相关结果的关联性。进而评估性能,生成CRRT质量报告和基准。

多维度指标是指导高质量CRRT治疗处方和实施的关键,重点应放在CRRT实施的结构、过程和结果上,但目前还需要验证。选出的指标应从现在开始实行监测并报告,质量管理体系应该将CRRT和患者数据整合到基准绩效和治疗改善中。

——国际肾病研究所 Claudio Ronco 《CRRT:质量控制》

4

新进发表的脓毒症3.0改变了对脓毒症的认识,认为脓毒症是有感染失调的宿主应引起的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是脓毒症的一种,其严重的循环、细胞和代谢异常与单独的脓毒症相比,与更高的死亡风险相关。脓毒症3.0将脓毒症定义为了一种器官功能障碍,可等同于脓毒症1.0和2.0中的重症脓毒症。“对感染失调的宿主反应”则提示我们,SIRS可能是对感染的正常反应。


脓毒症3.0提出,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标准为与新发感染相关的SOFA评分变化≥2分,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标准为需缩血管药物维持MAP>65 mmHg和乳酸>2 mmoL。


整体来说,脓毒症3.0整合了关于脓毒症生理的最新数据,并区分了正常反应和脓毒症;推荐的临床标准(qSOFA/SOFA/缩血管药/乳酸)来自大数据,代表了一种简单的临床工具,可快速识别脓毒症/感染性休克。


但脓毒症3.0同样存在一定问题,如:仍无金标准检查来证实脓毒症的诊断;qSOFA和SOFA可预测病死率,但不是脓毒症的检测方法,即qSOFA和SOFA不是诊断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的筛查工具,二是一种病情恶化的预测工具;相关证据来源于基于诊断代码对疑似感染的住院患者展开的回顾性分析,是否存在偏倚,以及准确性如何不得而知;脓毒症3.0是基于美国人群和欧洲人群,其他地区的有效性情况仍需研究证实。

——比利时 CHIREC医院 Daniel De Backer 《脓毒症3.0:好还是坏?》

5

杂合式血液净化更有效地清除致病物质,可能有助于部分重症患者的预后。通过杂合式血液净化改善伴有AKI的MODS病人的预后,依赖于3个前提:确定合适的治疗群体,病因是否祛除,合适的治疗时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吴健锋 

《伴有AKI的MODS患者:如何实施杂合式血液净化?》

6

大量研究表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主要归因于内毒素血症。脓毒症患者的循环LPS水平升高,不仅见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还包括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患者。消除高水平的循环内毒素和降低这些内毒素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是内毒素血症的潜在治疗策略。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常规使用多粘菌素B灌流吸附治疗脓毒症患者。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刘虹

《内毒素吸附:脓毒症AKI治疗的新希望》

7

肾脏辅助装置(RAD)的临床应用越来越近,但生物肾的技术难度影响前进步伐,比如活体细胞进入便携式人工肾(iRAD)或构建去细胞的ECM骨架。动物实验显示了移植结构的部分功能,但目前还无移植后的长期信息。生物人工肾的一些关键技术有待于克服,按需求实施个体化肾脏替代治疗(RRT)是发展趋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李文雄 《生物人工肾:距离我们有多远》

感谢专家们的分享,人类因分享而进步!


TOP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