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抗生素脑病

发布时间:2016-09-26

发布时间:2013-05-22

    尿毒症 患者由于其机体免疫力低下,易合并各种感染,临床上常需要使用抗生素。尽管抗生素按常规剂量使用或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的程度调整给药剂量,但由于尿毒症患者的药代动力学与正常人有差异,仍时常因药物蓄积导致的抗生素脑病被误诊。因此正确诊断、处理、预防此病非常重要,一旦确认明确,应及时停药并调整治疗方案。
    诊断标准:符合慢性肾脏病5 期诊断标准,静脉应用常规剂量或减量抗生素(如β-内酰胺抗生素:头孢菌素、青霉素等);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精神异常、抽搐等脑病症状,并在发病时检查血生化排除水电解质紊乱、 尿毒症脑病 、高血压脑病、病毒性脑炎、急性脑血管病变等其他脑病的可能; 所有患者均无癫痫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史。停用可疑抗生素后症状缓解消失。
    常见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下列4 组症状:①精神异常:表现为胡言乱语、烦躁不安、睡眠倒错;②感觉异常:表现为口唇肢体麻木;③抽搐:表现为肌阵挛、全身抽搐,癫痫样发作;④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昏睡、神志不清。有时会同时出现几组症状。
    临床治疗方法:一旦脑病症状出现,应高度警惕抗生素脑病,及时停药。若抗生素用量不大且疗程较短便发生脑病,且症状较轻,一般停药后可恢复。严重者可:①对症治疗。发生抽搐、惊厥可用地西泮静脉注射。颅内压增高,可使用高渗脱水药; ② 血液灌流( HP) 联合血液透析( HD) 治疗。HD 适用于水溶性、分子量小,分布容积小以及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毒物的清除。但是对于脂溶性高、蛋白结合力强、相对分子量大的药物及毒物清除率差。HP 因其大孔的高分子聚合树脂及活性炭均具有强大的吸附作用,适合于分子量较大、脂溶性以及与脂蛋白结合率高而普通血透效果不佳的药物及毒物中毒。尿毒症抗生素脑病(如头孢菌素引起的)的致病物质既有小分子物质,如游离药物、肌酐、尿素氮等,又有中分子物质和其他一些物质,如氨基酸、激素、药物结合蛋白等。如将HD与HP 串联使用则兼顾二者的优点。可以有效地将患者体内蓄积的过量药物排出体外,改善药物中毒症状。


TOP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