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缺血性肝炎
发布时间:2019-03-12
缺血性肝炎(IH)的定义:指在没有任何已知的急性肝炎病因的情况下,肝细胞出现损伤,表现为急性、短暂(5~25 d)的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高于正常值的20倍),其特点是有原发的肝细胞损伤,但没有胆汁淤积的现象。
当前研究表明,IH在普通病房的发病率约为0.2%,其在ICU病房的发病率为0.6%~25%,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延误诊治往往使得预后更差。目前IH的院内病死率较高,约为25%~73%。该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全身性低血压、低心输出量、败血症及呼吸窘迫等,但最终会表现为肝细胞功能障碍,即肝衰竭。
发病机制:普遍认为IH是由于急性低灌注引起的。全身血压显著下降以及休克状态曾被认为是确诊IH的先决条件。
目前IH的诊断标准为:1、具有心源性休克或呼吸衰竭等基础原发病;2、血清氨基转移酶快速、显著的增高达正常值上限的20倍以上,并且具有可逆性,于7~10d内恢复至接近正常;3、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坏死,尤其是病毒性肝炎或药物性肝炎等。
临床表现:因急性或慢性充血性心衰所致中心静脉压升高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肝脏肿大以及因肝被膜张力增高所导致的右上腹不适,肝颈反射也较为常见。肝腹水和黄疸表现并不显著,但后者常见于肝功损伤严重的患者。
实验室检查特点:(1)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急剧上升,峰值能够达到正常上限的25~250倍水平删。通常在缺血24~48 h内出现,在给予基础疾病纠正治疗后,氨基转移酶水平会立即得到改善,通常会在7~10 d内恢复到正常水平。(2)血清胆红素通常只表现轻度升高,总血清胆红素水平通常在3 mg/dl以下。(3)碱性磷酸酶往往表现为正常。(4)凝血酶原时间通常会轻度升高。
IH唯一得到公认的治疗原则是纠正潜在的血液动力学障碍,从而能够完全和快速改善肝脏功能。IH的预后不佳往往与伴发疾病相关,而其与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相关性仍存在争议。
缺血性肝炎(IH)的定义:指在没有任何已知的急性肝炎病因的情况下,肝细胞出现损伤,表现为急性、短暂(5~25 d)的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高于正常值的20倍),其特点是有原发的肝细胞损伤,但没有胆汁淤积的现象。
当前研究表明,IH在普通病房的发病率约为0.2%,其在ICU病房的发病率为0.6%~25%,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延误诊治往往使得预后更差。目前IH的院内病死率较高,约为25%~73%。该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全身性低血压、低心输出量、败血症及呼吸窘迫等,但最终会表现为肝细胞功能障碍,即肝衰竭。
发病机制:普遍认为IH是由于急性低灌注引起的。全身血压显著下降以及休克状态曾被认为是确诊IH的先决条件。
目前IH的诊断标准为:1、具有心源性休克或呼吸衰竭等基础原发病;2、血清氨基转移酶快速、显著的增高达正常值上限的20倍以上,并且具有可逆性,于7~10d内恢复至接近正常;3、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坏死,尤其是病毒性肝炎或药物性肝炎等。
临床表现:因急性或慢性充血性心衰所致中心静脉压升高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肝脏肿大以及因肝被膜张力增高所导致的右上腹不适,肝颈反射也较为常见。肝腹水和黄疸表现并不显著,但后者常见于肝功损伤严重的患者。
实验室检查特点:(1)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急剧上升,峰值能够达到正常上限的25~250倍水平删。通常在缺血24~48 h内出现,在给予基础疾病纠正治疗后,氨基转移酶水平会立即得到改善,通常会在7~10 d内恢复到正常水平。(2)血清胆红素通常只表现轻度升高,总血清胆红素水平通常在3 mg/dl以下。(3)碱性磷酸酶往往表现为正常。(4)凝血酶原时间通常会轻度升高。
IH唯一得到公认的治疗原则是纠正潜在的血液动力学障碍,从而能够完全和快速改善肝脏功能。IH的预后不佳往往与伴发疾病相关,而其与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相关性仍存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