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10】血浆置换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急性肝衰竭临床疗效及对血细胞数值影响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3




导读


急性肝衰竭(LF)作为一种肝病科常见病症,致病因素以乙肝病毒感染为主,具有发病凶险、难治疗、预后差等特点,临床治疗缺乏特效药物,病死率较高。现阶段,血浆置换技术在临床治疗急性LF中受到了一致认可,可有效清除患者体内毒素,纠正代谢紊乱,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但需要消耗大量异体血浆,且治疗期间可能出现过敏、感染等状况,致使应用受限。近年来,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在急性LF治疗中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作为一种新型人工肝组合技术,可防止外源性血浆诱发的感染或血浆不足发生,提升疗效并改善预后。本研究以60例急性LF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比分析血浆置换与DPMAS治疗急性LF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细胞数值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01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研究,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入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60例急性LF患者为观察对象,参考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研究组行DPMAS治疗,对照组行血浆置换治疗。

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9-73岁,平均(55.63±6.72)岁;原发病:21例乙肝,9例丙肝。

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9-74岁,平均(55.87±6.92)岁;原发病:20例乙肝,10例丙肝。


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即: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维持酸碱平衡等。

研究组:DPMAS治疗,即选取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DX-10血液净化机,严格按照治疗要求进行体外循环管路、血浆分离器、BS330一次性使用血浆胆红素吸附器、HA330-II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治疗操作。治疗之前,选取肝素盐水对管路予以冲洗,建立体外循环,肝素抗凝,血泵流速、治疗时间、血浆吸附量依次为80-120mL/min、2-4h/次、3000-5000mL/次,每间隔3d开展1次治疗,疗程1周。

对照组:血浆置换治疗,即选取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DX-10血液净化机,体外循环管道建立之后肝素抗凝,分离血浆,开展体外循环治疗,血泵流速、治疗时间、血浆置换量依次为80-120mL/min、1-2h/次、2500-4000mL/次,血制品输入达目标容量之后完成治疗,每间隔3d开展1次治疗,疗程1周。


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数值[血红蛋白浓度(HGB)、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白细胞计数(WBC)]、肝功能指标[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炎症介质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低血压、寒战、皮疹)发生情况。


4.统计学处理

经SPSS 19.0软件统计本研究的数据,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由均数±标准差(x±s)、率或构成比表示,分别经t、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2




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数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细胞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GB、PLT、NEU、WBC较治疗前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NEU、WBC更高,HGB、PLT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更低,且研究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介质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介质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03




讨论




急性LF发生机制尚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因病毒、药物等一系列因素对肝细胞产生破坏,致使肝细胞坏死而致病。现阶段,由于急性LF尚无特效治法,大部分患者主要选取常规内科治疗、肝脏移植等方式进行治疗,但移植对术者操作技术有着超高要求,难度大,且受器官缺乏、费用昂贵等一系列因素影响,致使这一治法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血浆置换作为一种人工肝技术,其用于LF治疗可为患者补充充足的生物活性物质,有效清除毒素,但对水溶性毒素的清除效果并不理想,对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一系列并发症的改善欠佳,且库存血浆大量输注可能导致患者体内堆积大量的枸橼酸盐,导致代谢性碱中毒、脑水肿发生风险增大,且易出现过敏反应,致使应用受限。近年来,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在LF治疗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该系统采用中性大孔树脂吸附器和阴离子树脂吸附器联合进行血浆吸附治疗,既可以清除相应分子量的毒素,又可以清除负电性的毒素,广谱作用与特异性相结合,可有效弥补单一血浆置换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升疗效及改善预后。

DPMAS作为一种新型血浆吸附系统,可有效对胆汁酸、胆红素予以吸附,将毒素、炎症介质清除,于血浆缺乏时依然可以清除有害物质,且血浆吸附能够有效减少血细胞破坏,避免患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为其肝功能恢复及肝脏再生争取宝贵时间;同时,血浆置换通过将血浆内毒素、炎症介质清除,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体内炎症介质表达水平,减轻炎症介质导致的浸润性损伤,但这一技术治疗期间需要将过滤血浆弃除,因此血浆供应易出现不足,且对外源性血浆制品予以输注时极易出现感染及过敏状况,而DPMAS通过联合应用血液灌流器与胆红素吸附器,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对血浆内有益物质产生的破坏,还能够增强血浆内有害物质、毒素的清除效果;除此之外,DPMAS较血浆置换清除有害物质、毒素的效果更强,治疗期间可有效防止血液细胞受到损伤,减少凝血酶原的丢失,并可为患者的肝功能提供有效保护,继而促使肝功能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DPMAS治疗急性LF的疗效显著优于血浆置换,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血细胞数值及肝功能,减少炎症反应。但是,因本研究使用的方法为回顾性分析,观察对象选择主观性过强,且受观察对象较少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图源文献,本文仅作学习交流

【参考文献】

[1]黄翀,钟启盛,鱼康康,等.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影响[J].肝脏,2022,31(2):148-151.

[2]Chen JJ,Huang JR,Yang Q,et al. Plasma  exchangecentered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in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 nationwide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in China[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2016,15(3):275-281.

[3]Wan YM,Li YH,Xu ZY,et al. 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 versus 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ption system in hepatitis B virus-infec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treated by entercavir: A prospective study[J]. J Clin Apher, 2017,32(6):453-461.

[4]许琰.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与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衰竭临床比较[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9):112-113.

[5]阮军,尹恒,杨蕊西,等.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Meta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21,25(5):601-608.

[6]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9,37(1):1-9.

[7]李佳琪,李君.慢加急性肝衰竭:定义、诊断与发病机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30(2):121-126.

[8]丁义涛.生物人工肝和肝移植:肝衰竭治疗新模式[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9):1693-1698.

文献整理:邹贵勇

编辑:黎顺仪

TOP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