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10 |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是治疗急性肝衰竭的理想治疗方式
发布时间:2023-09-27

文献解读: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对急性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急性肝衰竭(ALF)属于消化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具体指的是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大面积坏死或者是严重肝功能损害,大多数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腹水、黄疸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等相关临床症状。
ALF这一疾病的发病较急,病情发展相对较为迅速,随着近些年来我国人工肝等相关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病死率有所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患者的更好治疗就需要对效果较为理想的人工肝技术进行分析。
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在为ALF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血液净化器+膜型血浆分离器+血液灌流器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对急性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得出结论: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在提高治疗有效性的同时更好地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

0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将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ALF治疗的患者4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1)与对照组(n=21)。观察组中男患者有8例,女患者有13例,年龄25~68岁,平均(46.63±3.85)岁,病因为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有13例,药源性的患者有5例,其他的患者有3例;对照组中男患者有9例,女患者有12例,年龄23~69岁,平均(47.15±3.76)岁,病因为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有12例,药源性的患者有6例,其他的患者有3例。
0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要给予常规检查与化验,并实施护肝、抗病毒、退黄以及输注血浆、蛋白和补充能量、维生素等常规综合保肝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运用的治疗方法为血浆置换,所置换血浆的数量在2500~3000mL。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运用的为血液净化器+膜型血浆分离器+血液灌流器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其中,血液净化器所选择的为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BS330的一次性使用血浆胆红素吸附器,膜型血浆分离器选择的为由意大利贝尔克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MICROPLASMPS05的血浆分离器,血液灌流器选择的为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HA330-Ⅱ的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血液净化机与血液灌流机选择的分别为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DX-10与JF-800A。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状态下实现股静脉穿刺置管,建立体外循环通路,并对血浆置换与血液灌注治疗所需要的管路进行冲洗,为了避免过敏情况的出现,为患者实施治疗前需要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剂量为5mg,并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剂量为25mg。先实施血浆置换治疗,时间为2h,置换同型血浆1000mL与浓度为20%的人红蛋白150mL,血流泵与血浆流速分别为90~120mL/min与20~30mL/min,完成后实施血浆灌注治疗,灌流总量为4000mL,血流量为120~200mL/min,并控制灌注时间在2~3h。
0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分别为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各项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氯酶、总胆红素、血氨、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
疗效判定标准:完成治疗工作后,患者相关症状、体征均好转,相关肝功能指标有所改善认定为显效;完成治疗工作后,患者相关症状、体征以及肝功能指标均有所变化,但是并未达到显效标准认定为有效;完成治疗工作后,并未达到显效、有效的治疗效果为无效。
0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后可知,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02
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后可知,其差异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显著差别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

ALF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肝功能严重损害,会导致肝脏合成、排泄、解毒以及生物转化等相关的功能出现障,进而导致肝功能异常,使得各种水溶性、蛋白结合毒素与代谢产物等在体内蓄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心、肾、脑等重要器官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实施ALF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快速且有效地对患者体内毒性物质进行清除,避免恶性循环出现并实现肝脏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在治疗的过程中人工肝支持是相对较为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案,获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在为ALF患者实施人工肝支持治疗的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治疗方法就是血浆置换与血浆灌流,二者单独应用所可以获得的治疗效果有限,因此在近些年来的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往往联合运用这两种治疗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血浆置换相对于内科药物来说效果显著,属于一种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可以对毒素、炎性介质进行清除,并补充患者所需要的凝血因子、白蛋白等,但是其对于血浆的消耗相对较大,实施血氨、肌酐等相关水溶性毒素清除的过程中效果较差。血浆灌流这一治疗方法则可以很好地发挥吸附作用,对血浆内的小分子毒性物质进行吸附与清除,可以替代肝脏来发挥解毒作用,避免了各种毒性物质对肝脏造成的损伤,但是其并不能为患者补充营养物质与凝血因子,所以说血浆置换与血浆灌流这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势与缺点,联合应用则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更好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肝功能后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为理想,治疗后肝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P<0.05。表明了血液净化器+膜型血浆分离器+血液灌流器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属于ALF患者的理想治疗方式,可以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更好改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
文案整理:邹贵勇
编辑:吴欣

文献解读: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对急性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急性肝衰竭(ALF)属于消化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具体指的是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大面积坏死或者是严重肝功能损害,大多数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腹水、黄疸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等相关临床症状。
ALF这一疾病的发病较急,病情发展相对较为迅速,随着近些年来我国人工肝等相关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病死率有所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患者的更好治疗就需要对效果较为理想的人工肝技术进行分析。
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在为ALF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血液净化器+膜型血浆分离器+血液灌流器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对急性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得出结论: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在提高治疗有效性的同时更好地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

0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将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ALF治疗的患者4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1)与对照组(n=21)。观察组中男患者有8例,女患者有13例,年龄25~68岁,平均(46.63±3.85)岁,病因为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有13例,药源性的患者有5例,其他的患者有3例;对照组中男患者有9例,女患者有12例,年龄23~69岁,平均(47.15±3.76)岁,病因为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有12例,药源性的患者有6例,其他的患者有3例。
0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要给予常规检查与化验,并实施护肝、抗病毒、退黄以及输注血浆、蛋白和补充能量、维生素等常规综合保肝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运用的治疗方法为血浆置换,所置换血浆的数量在2500~3000mL。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运用的为血液净化器+膜型血浆分离器+血液灌流器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其中,血液净化器所选择的为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BS330的一次性使用血浆胆红素吸附器,膜型血浆分离器选择的为由意大利贝尔克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MICROPLASMPS05的血浆分离器,血液灌流器选择的为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HA330-Ⅱ的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血液净化机与血液灌流机选择的分别为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DX-10与JF-800A。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状态下实现股静脉穿刺置管,建立体外循环通路,并对血浆置换与血液灌注治疗所需要的管路进行冲洗,为了避免过敏情况的出现,为患者实施治疗前需要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剂量为5mg,并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剂量为25mg。先实施血浆置换治疗,时间为2h,置换同型血浆1000mL与浓度为20%的人红蛋白150mL,血流泵与血浆流速分别为90~120mL/min与20~30mL/min,完成后实施血浆灌注治疗,灌流总量为4000mL,血流量为120~200mL/min,并控制灌注时间在2~3h。
0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分别为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各项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氯酶、总胆红素、血氨、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
疗效判定标准:完成治疗工作后,患者相关症状、体征均好转,相关肝功能指标有所改善认定为显效;完成治疗工作后,患者相关症状、体征以及肝功能指标均有所变化,但是并未达到显效标准认定为有效;完成治疗工作后,并未达到显效、有效的治疗效果为无效。
0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后可知,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02
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后可知,其差异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显著差别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
ALF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肝功能严重损害,会导致肝脏合成、排泄、解毒以及生物转化等相关的功能出现障,进而导致肝功能异常,使得各种水溶性、蛋白结合毒素与代谢产物等在体内蓄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心、肾、脑等重要器官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实施ALF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快速且有效地对患者体内毒性物质进行清除,避免恶性循环出现并实现肝脏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在治疗的过程中人工肝支持是相对较为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案,获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在为ALF患者实施人工肝支持治疗的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治疗方法就是血浆置换与血浆灌流,二者单独应用所可以获得的治疗效果有限,因此在近些年来的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往往联合运用这两种治疗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血浆置换相对于内科药物来说效果显著,属于一种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可以对毒素、炎性介质进行清除,并补充患者所需要的凝血因子、白蛋白等,但是其对于血浆的消耗相对较大,实施血氨、肌酐等相关水溶性毒素清除的过程中效果较差。血浆灌流这一治疗方法则可以很好地发挥吸附作用,对血浆内的小分子毒性物质进行吸附与清除,可以替代肝脏来发挥解毒作用,避免了各种毒性物质对肝脏造成的损伤,但是其并不能为患者补充营养物质与凝血因子,所以说血浆置换与血浆灌流这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势与缺点,联合应用则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更好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肝功能后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为理想,治疗后肝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P<0.05。表明了血液净化器+膜型血浆分离器+血液灌流器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属于ALF患者的理想治疗方式,可以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更好改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
文案整理:邹贵勇
编辑:吴欣